石榴是一種讓人又愛又恨的水果,愛之顏色嫣紅、味道清甜、果汁豐富;恨之果肉瘦弱、果核苦澀,實在是吃之不爽、棄之可惜。我媽是北方人,她說過去北方人都愛在院子裏種石榴樹,貪其有幸福吉祥的意味,每到農曆五月,各家各戶的院子裏都開滿了石榴花,所以農曆五月又叫「榴月」。

昨晚老爸送來了一個西柚大小的石榴,知行看見就興奮莫明,一直追問到底是什麼,經過一番解釋,他還是似懂非懂,最好的探索和認知莫過於親身體味,所以今天晚飯後,知行爸就跟知行一起開石榴。他倆先用小刀切開外皮,然後就把果肉一夥夥地剥下來,不消五分鐘,就把石榴「肢解」了。

  

知行一向對食物沒有冒險精神,所以對於眼前的晶瑩夥粒始終有點保留,在他爸半推半就下吃了兩夥,我們擔心他會咬到苦澀的果核,又怕他把果核吞下,所以一直在旁邊提醒他要像吃葡萄一樣,他嘟着小咀吸啜了數下,露出怪怪的表情,再搖搖頭,吐出果核,很明顯是放棄了。結果剩下了一小碗,當然由我全數解決。

IMG_4094%5B1%5D.JPG 


今天之前,我應該超過十年沒有吃過石榴了,我其實是蠻喜歡這種「紅寶石」,但是一想到吃來吃去吃不到多少果肉,又要不停地吐核,我就打退堂鼓了。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知行媽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